学术动态

《光明日报》刊发王辉教授文章《切实构建“一带一路”语言生态文明》

作者:来源:国社学院发布时间:2023-10-30

10月29日,《光明日报》05版刊发开元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国际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国家语委“一带一路”语言生态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辉教授所著文章《切实构建“一带一路”语言生态文明》。


文章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在当前“一带一路”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需要强调语言生态理念,从语言生态环境、语言生态治理、语言生态安全及语言生态文明等方面出发,构建和谐健康的“一带一路”语言生态。构建“一带一路”和谐健康的语言生态,需要中国和共建国家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共进,同舟共济;需要跨越不同文明和文化的藩篱,畅通语言文化交流的“廊桥路带”,求同存异,合作共赢,以语言文字之基共筑“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之路。



原文如下:

 

切实构建“一带一路”语言生态文明

 王辉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已成为影响广泛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语言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离不开对共建国家语言生态的充分了解,离不开中外语言文化的互联互通。在当前“一带一路”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我们需要强调语言生态理念,从语言生态环境、语言生态治理、语言生态安全及语言生态文明等方面出发,构建和谐健康的“一带一路”语言生态。


和谐健康的语言生态体现了语言互联互通的平等观、包容观和共荣观。“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语言文化不同、人文景观多元,中外语言的学习、交流应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本原则。一方面,中国目前所掌握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相关语种数还不够,要积极主动学习更多共建国家的语言,充实国家外语能力。另一方面,中文在共建国家显现出巨大的学习需求,我们应提供更有利的语言政策支持,投放更多的中文教育资源和公共产品,不断满足中文学习需求,提升中文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让中文成为促进“一带一路”全方位互联互通的关键语言。


共建“一带一路”的各个国家,其文化背景、语言发展与国家现代化进程各异,我们要包容和理解各国语言的异质性和多样性,尊重各国各族群语言使用的习惯和社会心理,拓宽语言文字国际交流的深度和广度,用双方易于理解的语言、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语言交流和服务,使语言成为各国之间增信释疑、深化理解的联结纽带。“一带一路”相关语言的地位和功能不同,语言关系复杂多变,我们倡导各种语言各司其职、各展其用,和谐相处、共生共荣,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语言发展图景。


和谐健康的语言生态环境是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既要了解“一带一路”语言的内生环境,调查“一带一路”重点区域和国家的语言接触、语言传播、语言濒危、语言保护等现实状况;又要调查语言的外部环境,了解影响共建国家语言生态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因素,并在此基础上以开放、动态、共享理念为指导,建设规模大、功能强、可持续、多模态的语言生态环境信息资源库,跟踪“一带一路”语言生态的发展趋势。


语言生态治理是发挥“一带一路”语言带路作用的必然路径,也是实现“一带一路”语言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面对复杂的语言生态环境,提升语言生态治理的效能尤为关键。各国不仅需要在化解语言冲突、构建语言互通机制、促进语言教育、开展语言资源保护与开发等方面加强沟通合作;还需要综合分析“一带一路”语言生态治理的影响因素,探索语言生态治理的有效路径,基于问题预判与收集——负面影响评估——应对方案制定——智慧治理响应的科学决策程序,构建现代化的语言生态治理模式。此外,我们要重点构建“一带一路”语言生态治理效果评价标准,开展效果评估,提出优化策略,为“一带一路”语言生态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和谐健康的语言生态环境是“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语言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因素和重要议题。全球化和信息化使各国语言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更加频繁,给“一带一路”安全发展带来挑战。因此,首先我们要保障语言生态安全,全面开展外语资源需求调查,明确我国现有外语资源是否能够满足“一带一路”建设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并以此为依据,完善外语人才培养体系。其次,我们要对共建国家语言安全状况进行环境评估、社会评估和冲突评估,掌握其语言安全动态。最后,我们要重视语言安全应急和服务,建立共建国家语言安全协调机制和法治体系,为“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


语言生态文明的实现有助于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为高水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精神力量。当前,中外人文交流面临新的挑战、障碍和逆流,凸显了“一带一路”语言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对此,笔者建议,第一,不断总结我国在语言资源保护与语言治理等方面的理念和经验,同时跟踪和研究其他国家的理念与实践,开展中外语言生态文明实践的交流互鉴和话语传播。第二,加强中文在“一带一路”上的传播和使用,推动国际中文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本土化发展,扩大中文的应用领域,提升中华语言文明的国际影响力。第三,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及中外语言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形成“一带一路”语言生态文明建设共同体,合力推动生态文明理念和实践的创新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再出发,构建“一带一路”和谐健康的语言生态,需要中国和共建国家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共进,同舟共济;需要跨越不同文明和文化的藩篱,畅通语言文化交流的“廊桥路带”,求同存异,合作共赢,以语言文字之基共筑“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之路。


编辑:姜雯静